中国化工环保协会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日期:2019/5/10
中国化工环保协会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2018年,中国化工环保协会在石化联合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及《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六大行动计划(2017-2020年)》,围绕推进行业绿色发展这条主线,加强技术交流推广,着力解决行业突出环保问题,夯实工作基础、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强化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地推动了行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夯实推进行业绿色发展的工作基础
1、积极落实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为落实《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要求,围绕《六大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协会配合石化联合会研究制定了2018年推进绿色发展总体实施方案,并认真研究各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按照既定目标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引导行业和企业推进绿色发展。
2、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一是组织开展绿色标准体系建设。协会承担了工信部绿色标准专项研究项目,今年成功申请了水性建筑涂料等绿色产品、石油炼制行业等绿色工厂、废轮胎、废橡胶热裂解等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目前正在着力开展第三批行标计划立项工作。同时,完成了一系列绿色制造团体标准的研究制定。汽车轮胎、水性建筑涂料、复合肥、农药乳油制剂等四项团体标准已正式发布,石油炼制等两项绿色工厂标准、农药制剂等六项绿色产品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这些评价标准将成为行业和国家认定绿色制造示范名单的重要依据。
二是培育绿色发展的典型示范。为充分发挥先进企业在绿色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协会配合石化联合会组织开展了行业绿色制造体系的认定工作。经过初审、专家评审、筛选和媒体公示,最终认定44家绿色工厂、133种绿色产品和3家绿色园区。这些企业、园区都是在绿色发展中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引领性单位,将在全行业的绿色发展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加强技术交流与推广
1、开展清洁生产、环境保护支撑技术(装备)征集和评选工作。为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协会组织开展了清洁生产、环境保护支撑技术(装备)的征集和评选工作。今年共收到70多家企业的130多份申报材料,编制《石油和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环境保护重点支撑技术(装备)目录》并发布。
3、开展环保技术交流、推广工作。一是围绕高盐有机废水治理和废盐综合利用,今年3月在盐城组织召开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水及危险废物治理和综合利用技术专题研讨会,对危险废物处置规范化、资源化的技术路线和标准体系进行了深入研讨。二是组织召开2018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交流会,围绕废水废气高效治理、固废治理及资源综合利用、化学品环境管理等议题设置专题论坛,宣传推广了二十多项重点技术,得到行业、企业的认可。
(三)着力解决行业突出环境问题
1、加快推进化工废盐治理。一是积极向环保部申请承接了农药行业废盐调研及处理处置技术规范编制的研究工作,连续召开了两次规范编制讨论会,广泛听取企业意见,目前已完成初稿。二是推进国家“十三五”水专项项目—“精细化工行业高盐、高浓有机废水无害化处理与废盐资源化集成技术工程示范及产业化推广”课题进展,目前已起草完成精细化工废盐净化及资源化、染料母液净化及资源化等方向技术指南。
2、加快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一是推进总理基金项目—VOCs重点行业排放特征及减排监管技术体系研究所属专题排放现状评估和强化管控技术实施方案,完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石化行业VOCs排放现状和污染治理技术现状调研。二是完成环保部《石油加工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体系研究报告》。
3、继续做好公约履约与应对工作。一是围绕水俣公约履约开展聚氯乙烯汞污染防治工作。配合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开展“电石法聚氯乙烯无汞触媒和无汞技术万吨级示范项目遴选标准及技术评价方法和标准研究”工作。积极推动《中国添汞产品和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汞削减淘汰战略和行动计划》项目进展,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履约行动计划。二是针对PFOA物质拟列入POPs公约目录,开展应对工作。目前,POPs公约审查委员会已完成PFOA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的风险管理评估工作,最终将PFOA列入POPs附录A清单加以控制。为此,我们增加相关专业人员,组织企业积极开展研究,应对公约谈判。并于11月中旬举办环境公约履约论坛,争取PFOA在重点产品应用的豁免,积极维护行业最大利益。
4、开展优先控制化学品调研及环境风险评估工作。一是为做好化学品环境与健康风险防控管理技术及政策研究,受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委托,协会对二氯甲烷等四种优先控制化学品进行调研,并完成其在石化行业生产、使用、消费、污染排放及替代等情况调研报告。二是经过双酚A相关行业的前期沟通,双酚A未列入2017年底发布的《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第一批)》。为进一步摸清国内双酚A的环境暴露及风险,开展了环境风险评估工作。
(四)深入开展重大环保政策研究
1、积极参与国家环境政策制修订工作。组织开展了对《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细则》、《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石化行业(征求意见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征求意见稿)》、《长三角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等重大环保政策、标准的意见征求和研究工作,认真提出修改意见和依据,充分反映企业诉求,表达行业意见,多项意见得到关注和采纳。
2、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一是推进综合利用产品标准制订工作。草甘膦副产工业盐、焦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等行业标准已报批,染料废水硫酸铵标准、含盐废水(废盐)焚烧技术规范、农药废盐焚烧处置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等标准已成立编制组并完成标准初稿。二是推进排放标准制定。组织开展了《化学肥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关于大气污染物排放和治理情况的调研工作,为使标准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奠定了基础。三是推进《纯碱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
(五)积极为行业企业服好务
针对行业内环保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专家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针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积极帮助园区协调化工项目立项问题。江苏常熟氟化工园区今年在项目立项方面遇到了问题,影响了园区及企业的正常发展,我们发挥协会优势帮助园区协调解决。一是协调HCFCs的项目立项。HCFCs是生产高端氟化工产品的重要中间原料,由于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对于分散用途的HCFCs必须限期淘汰,而对于原料用途不受限。而《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将HCFCs列入淘汰类,未明确原料用途除外。为此,园区内的企业新上HCFCs项目时,由于地方主管部门对产业目录的理解不到位,造成项目无法立项审批。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带队专门赴国家发改委沟通,在获得认可后,江苏省发改委专门召开了专家会,我们派员参加,圆满解决了这一问题。二是协调长江一公里化工项目无法立项的问题。园区向我们反映两家新材料企业由于属于化工项目且在长江一公里范围内而无法立项,企业非常着急。为此,我们组织化工工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专门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充分讨论、反复沟通,帮助企业想办法,对两家企业的项目类型进行了客观的认定,目前这一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
2、继续推进危险废物豁免管理研究。继我们向生态环境部申请开展甲醛废催化剂等5项废物豁免管理研究的申请获得批复后,今年继续推进甲醛含银废催化剂、氯气干燥废硫酸危险废物的豁免研究。研究甲醛含银废催化剂产生的工艺路线,确定测试方案并开展测试实验,起草完成《关于将甲醛含银废催化剂作为一般固体废物管理的建议》报告;针对废气干燥用废硫酸,由于氯碱企业氯气干燥过程产生的废硫酸的组分仅硫酸浓度发生了变化,其他指标差异性不大,可在氯碱企业循环利用或作为以硫酸为原料的下游企业使用,因此起草完成《关于对氯碱企业氯气干燥废硫酸予以豁免的建议》报告。相关文件已报送至生态环境部。
(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1、组织召开五届四次理事会。11月14日,在西安组织召开了五届四次理事会。庄相宁秘书长作了五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牟天明副理事长作了2017年会费收支情况的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调整和增补理事部分成员和负责人的议案和发展会员的议案,并宣读了《关于倡导全体会员环保工作诚实守信的倡议书》,倡导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信用体系建设,自觉履行环境保护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石化联合会周竹叶副会长对环保协会的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并鼓励协会继续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推动行业绿色发展、解决行业突出环境问题为己任,夯实工作基础,提升服务能力,为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组织召开石化行业环保工作高层座谈会。协会邀请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连云港经信委等相关领导和重点行业企业,组织召开了石化行业环保工作高层座谈会。会议探讨了新形势下环保督查、企业搬迁、错峰生产、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一系列环保新要求和新举措,研究了新时代绿色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解决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延长石油、陕西煤业集团、江阴澄星、河南心连心、四川银河化学、新疆中泰等单位积极进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对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并及时反馈到相关政府部门。
3、完成政府主管部门的事务性管理工作。完成2017年国家审计署审计工作;完成协会2017年年检工作;完成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2017年度决算申报工作;完成国资委、联合会等单位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
4、加强基础工作。一是开展制度清理工作,按照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结合国资委、联合会最新要求,对协会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二是清理专家队伍。在已有专家库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形势和要求,细分专家擅长的行业和领域,清理和更新专家库。三是有序推进档案清理、归档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建设,维护协会微信平台、专委会微信群等。四是发展壮大会员队伍,五届三次理事会后发展新会员43家。五是按要求开展党建工作。协会与石化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组成联合党支部,按照联合党支部的要求开展党建工作。
二、分析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创新意识还有待加强。
尽管协会今年在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拓宽工作领域上做了一些工作,但整体来看,在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在业务领域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还待提升。
(二)业务开拓还需进一步提升。
新业务的开拓力度不大,策划能力不够强,特别是如何利用政府的委托职能延伸服务研究得不够,一些长效的、具有影响的业务渠道还急需开拓。
(三)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协会的脱钩和改革将面向市场、社会和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市场竞争,但我们目前服务的重点还是政府,面向广大企业、符合市场化方向的服务领域不够,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三、2019年重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这充分说明了绿色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2019年环保协会将继续以深入推进行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解决行业突出环境问题为突破口,强化技术交流推广,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把行业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深入推进行业绿色发展
1、配合石化联合会制定2019年推进行业绿色发展方案。
根据《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六大行动计划》要求,配合联合会编制2019年推进绿色发展总体实施方案,确定2019年各项重点工作,并与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相关工作做好衔接。
2、进一步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等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为国家和行业认定绿色制造名单提供科学依据。按照2018年度计划继续推进相关标准的编制,发布轮胎、涂料、复合肥、胶黏剂和农药制剂等五个行业(产品)绿色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和石油炼制等关键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按照2019年度化工节能与综合利用行业标准计划要求,推进尿素行业等10项绿色工厂评价标准、液体肥料等5项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轮胎制造业绿色供应链评价技术规范、氨纶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标准的制定工作。
二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组织召开绿色制造体系培训会,为企业在绿色工厂创建和申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3、加大绿色发展理念宣传力度。
为贯彻落实《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要求,充分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各种平台,积极传播石化行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挖掘行业、企业创建绿色体系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并积极为企业争取配套奖励政策。
(二)加快解决行业突出环境问题
1、深入推进废盐治理和综合利用。
一是继续推进国家“十三五”水专项—“精细化工行业高盐、高浓有机废水无害化处理与废盐资源化集成技术工程示范及产业化推广”项目,完成项目立项和合同签署工作,组织起草3个技术规范和2个指南,推动开展副产盐用于离子膜烧碱的技术示范。二是继续推进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成立编制组,启动氰化氢脱氨副产硫酸铵、三聚氯氰副产氯化钠、氰乙酸副产氯化钠等产品标准和环氧树脂高含盐有机废水处理技术规范、废盐焚烧法处理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完成染料废水制备硫酸铵标准的制定。四是组织召开高浓度含盐废水治理及危险废物管理研讨会。
2、进一步做好VOCs治理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总理基金项目“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课题—VOCs重点行业排放特征及减排监管技术体系研究”所属专题排放现状评估和强化管控技术项目,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和调研方案,跟进项目工作内容,带动VOCs相关课题的开展。二是继续推进“石油加工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体系研究”项目,配合开展行业调研。
3、协调解决危险废物管理问题。
与生态环境部固体处、危废处开展对接,研究石化行业危险废物管理的思路和措施。组织召开电解法处理废盐研讨会,研究烧碱装置处置废盐的可行性。积极推动煤气化炉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烧碱装置协同处置废盐等示范项目的立项建设,开展政策研究,争取政策支持。开展炼油催化裂化(FCC)废催化剂、油泥等危险废物豁免研究工作,反映行业诉求,减轻企业负担。跟踪国内外有关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进展,开展行业调研座谈,协调政府部门开展政策前期研究。
(三)加强环保技术交流推广
1、组织召开2019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交流会。
为满足行业对环境保护新技术的迫切需求,解决行业突出的环保治理难题,拟定于明年6月组织召开第七届“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交流会”。会议将对近年来的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进行推广,为环保企业和化工生产企业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同时针对行业重点关注的VOCs、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危险废物等问题进行政策宣传和技术研讨。
2、组织召开专题技术交流会。
一是针对行业环保工作难点、重点问题,召开危险废物处置、含盐废水处理等有针对性的专项技术交流研讨会。二是制定《化工行业环境保护技术成果专家评审和鉴定管理办法》,围绕行业环保示范项目和重点技术组织技术评估和鉴定工作。三是依托已认定的环保中心,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召开专题性研讨会议。
3、持续开展环保诊断和咨询服务工作。
通过调研了解企业在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行业专家和环保专家为企业开展项目咨询、技术方案评估、技术推介和交流等活动。
(四)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
成立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2018年已完成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的雏形,明年将继续围绕行业和企业在推进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中的政策和技术需求,吸收重点石化企业、园区管理机构、科研院所、环保专业化公司等人才充实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的队伍,并充分发挥专家在企业规划、项目评审、政策研究、技术鉴定、标准制定、环保咨询诊断等工作中的作用。
(五)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1、做好水俣公约履约工作。积极推进《中国添汞产品和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汞削减战略和行动计划》项目,配合政府部门制定履约行动计划。
2、积极参与PFOA及相关化合物履约工作。组织相关企业参与有关谈判预案准备,争取PFOA氟树脂聚合助剂用途的豁免,维护行业利益。同时关注D4等可能新增POPs物质动态,积极参与ODS淘汰、温室气体减排及相关履约工作,组织协调国内外HFO-1234yf生产商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国内市场的提前应用。
3、继续推进与全球氟理事会的合作。与全球氟理事会合作开展化学品管理和履约活动,并针对PFOA及相关化合物问题召开专题研讨会。
4、积极开展化学品管理对外交流与合作。研究化学品风险控制和当前已发布法规对行业的影响,并开展相应的交流、推广活动。
5、针对行业内普遍关注的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技术进行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的政策、技术和管理经验。
(六)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和协调
1、继续开展有关标准、政策、课题的研究制定工作。完成化学肥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编制工作;完成H酸、磷肥、聚氯乙烯等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工作;完成磷肥行业、橡胶行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纯碱行业废水治理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
2、加强对国家拟新出台政策的关注和研究,及时、准确把握国家政策走向,提出行业意见,反映企业诉求。
(七)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1、进行社会组织评估。协会2014年被民政部评为4A级社会组织,明年将进行复评。评估工作是协会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将高度重视,举全员之力认真对待。
2、不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站、微信平台等及时传达国家有关环保政策、法规和协会工作信息,使沟通更加便捷、畅通。加强人才引进,优化人员结构,形成工作质量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3、加强为会员服务的力度。继续以“服务会员的需求,解决会员的困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发挥好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了解会员单位在绿色发展、清洁生产等技术或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为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